眼前突然出现飘动的小黑影,随着眼球转动而移动,在看白色明亮背景时格外明显…… 如果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很可能是被 “飞蚊症” 盯上了。
飞蚊症的产生,主要源于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如同填充在眼球内的澄清胶冻,只有当它清澈透明,外界光线才能顺利抵达视网膜。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或是受其他疾病因素影响,原本透亮的玻璃体发生液化变性,产生混浊物。这些混浊物的阴影投射到视网膜上,便在我们的视野中形成了小黑影。由于混浊物形态各异,小黑影也呈现出黑点状、丝线状、蛛网状等多种形状。而眼球转动时,液化的混浊玻璃体随之流动,看起来就像蚊子在眼前飞舞,“飞蚊症” 也因此得名。
对于眼前总有 “小飞虫” 的人来说,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飞蚊症有可能是病理性的。病理性飞蚊症起病急、症状重且变化大,其混浊物多数不太透明,通常由眼部器质性病变引发,像玻璃体周围组织的炎症、出血,玻璃体后脱离,以及视网膜病变、裂孔或出血等。数据显示,约 53% 的 50 岁以上人群会发生玻璃体后脱离,并且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更要警惕的是,病理性飞蚊症可能严重影响视力,若不及时检查治疗原发病,眼底病情可能加重,甚至有致盲风险。当出现视力突然明显下降、视物变形、大量黑影飘动、频繁闪光感、出现固定黑影等情况时,一定要尽快前往眼科就诊。
好消息是,多数人患的是生理性飞蚊症。这类患者能感觉到少数孤立、透明的混浊物,但这些混浊物不会一直存在或经久不变,也不会影响视力。当混浊物投影到视盘或不在视网膜时,“飞蚊” 甚至会完全消失或不被感知,有时还能自行吸收,所以患者通常不需要就医治疗,定期复查即可。与病理性飞蚊症相比,生理性飞蚊症相对温和,不过它常在过度用眼、疲劳时加重,这其实是眼睛发出的信号,提醒我们要关注眼底健康。此外,泪液膜中混入尘埃、纤毛或眼分泌物等,还可能导致假性飞蚊症,不过只要眨眼或擦拭,这些 “飞蚊” 就会立即消失,不必过于担心。
中高度近视者、40 岁以上人群、有视网膜脱落危险因素(如经常剧烈运动、搬重物等)的人,做过白内障手术者,以及眼内发炎或视网膜血管病变患者等,都是飞蚊症的高危人群。想要预防或缓解飞蚊症,不妨从改变用眼习惯入手:
-
多眨眨眼: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减少眨眼次数,引发眼疲劳,进而诱发飞蚊症。办公时,记得提醒自己每分钟眨眼 4 - 6 次,并减少屏幕使用时间,尤其要避免关灯玩手机。
-
增加果蔬摄入: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 C 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西红柿、柑橘、猕猴桃、芒果等,对眼睛健康有益。
-
避免长期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以及糖尿病、抑郁等疾病,都可能导致玻璃体混浊。建议晚上 11 点前入睡,保证每晚 7 - 8 小时的充足睡眠,长期失眠者应及时到睡眠医学中心或精神心理科就诊。
-
别乱用眼药水:眼睛干涩时,随意滴用自行购买的眼药水,尤其是网红眼药水或进口眼药水,并非明智之举。这类产品大多含有防腐剂,频繁使用可能引发药源性角膜炎,加重症状。
-
定期检查眼底:高度近视者或有视网膜脱落危险因素的人,最好每 3 个月至半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
对于已经确诊飞蚊症的患者,口服卵磷脂络合碘可减轻症状,症状较重者还可考虑进行玻璃体激光消融术。同时,注意休息、规律生活,也有助于缓解 “飞蚊” 症状。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眼睛发出的信号,保护好自己的视力,远离飞蚊症的困扰。
本文旨在大众健康知识普及,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如有不适请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