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88849999
中医拔罐作为一种传统的外治法,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等功效,深受大众喜爱。然而,拔罐也是一种专业的医疗技术,有其明确的禁忌症。以下七类人群不宜尝试或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拔罐,切不可盲目跟风。
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患有贫血、心脏病、高血压的人群。拔罐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可能导致贫血加重;而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刺激和体位变化可能增加心脏负担,诱发意外。
皮肤状况不佳者:患有皮肤过敏、湿疹、皮炎、溃疡、皮损等问题的部位绝对禁止拔罐,否则极易导致感染、水泡,加重病情。
特殊生理期女性:女性在月经期,尤其是血量较大时,拔罐可能加重出血。孕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严禁拔罐,以免刺激穴位引发流产或早产。
急性疾病与高热患者:处于高热、抽搐、痉挛状态的患者,身体极度不稳定,拔罐的刺激可能加重病情。
体质极度虚弱者:身体过度虚弱、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性者,其身体无法承受拔罐的泻法,可能导致虚脱,且皮肤容易受损。
凝血功能障碍者:凝血机制异常,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如血友病、正在服用抗凝药等),拔罐导致的皮下出血难以止住,风险极高。
身体状况不佳时:醉酒、饱餐后、空腹、过度口渴、极度疲劳时,人体处于应激或虚弱状态,此时拔罐容易引发晕罐等不良反应。
若在拔罐过程中出现心慌、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微弱等“晕罐”表现,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起罐:迅速将患者身上的所有罐具取下。
平卧保暖:协助患者平躺,头部放低,双脚可略抬高,以保证大脑供血,并注意保暖。
通风醒神:保持空气流通,轻者可饮用温开水或糖水,休息片刻即可缓解。
急救穴刺激:重者可指掐或针刺人中、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以醒神开窍。
及时送医:若症状仍无缓解,甚至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治疗。
颈部是气血通往头部的重要通道,日常按摩可有效缓解僵硬酸痛。以下是几个关键穴位:
列缺穴:两手虎口交叉,食指指尖所指的桡骨茎突凹陷中。主治:颈项疼痛、头痛、咳嗽。
大椎穴: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骨头(第7颈椎)下方凹陷处。主治:项背强痛、感冒、发热。
肩中俞穴:大椎穴旁开2寸(约三指宽)。主治:肩背疼痛、咳嗽。
按摩注意:按摩时力度应由轻至重,以感到酸胀为宜,切忌暴力。定期活动颈部,注意保暖,是预防颈部问题的根本。
本文旨在大众健康知识普及,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如有不适请尽早就医
医院电话:010-88849999
预约成功后,请耐心等待挂号中心电话,确认预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