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88849999
癌症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但许多癌症其实可防可治。了解高发癌症的特点及致癌原理,是迈向科学预防的第一步。女性一生中尤其需要警惕以下四种癌症:
1. 乳腺癌:关注情绪与激素的平衡
乳腺癌常年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且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最年轻的患者甚至仅有16岁。
高危因素:除了家族遗传史、生育较晚或未哺乳等因素外,后天情绪管理至关重要。长期抑郁、焦虑、精神压力大、持续失眠等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激素分泌失调,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预防建议: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可寻求心理疏导。坚持每月乳房自检和每年临床检查,40岁以上建议定期进行乳腺钼靶或B超筛查。
2. 卵巢癌:“沉默的杀手”,筛查是关键
卵巢癌早期症状隐匿,一旦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尿急等症状时,多已发展至中晚期,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高危因素:家族史、未生育、遗传基因突变(如BRCA基因)等。
预防建议:坚持每年一次的妇科检查,包括盆腔B超和肿瘤标志物CA125检测,是早期发现异常的唯一有效途径。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切勿忽视定期体检。
3. 子宫内膜癌:月经是“晴雨表”
绝经期及围绝经期女性发病率较高,其发生与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过度刺激有关。
高危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月经周期紊乱、绝经延迟等。
早期信号:若出现月经周期突然改变、经量时多时少、经期延长或绝经后再次阴道流血,务必高度重视。
预防建议:及时调理月经,一旦出现异常出血,应立即去妇科就诊,通过B超查看子宫内膜厚度,必要时进行诊断性刮宫,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4. 宫颈癌:可预防的癌症
宫颈癌是唯一一个病因明确(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且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癌症。
高危因素: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伴侣、吸烟、免疫力低下等。
早期信号:接触性出血(如同房后出血) 是最典型的早期症状。
预防建议:
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的一级手段。
定期筛查:即使接种过疫苗,有性生活的女性仍应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 和HPV检测,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癌症的本质是身体内部细胞失控性增长的结果,其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1. 启动(Initiation):基因的第一次突变
正常细胞在致癌物(如化学品、烟草、病毒、放射线、紫外线等)的攻击下,细胞内的DNA会发生损伤和突变。这个阶段就像扣动了扳机,使一个正常细胞的基因物质拥有了变成癌细胞的“潜质”。并非所有细胞都对致癌物敏感,遗传缺陷、慢性炎症或物理刺激都会使细胞变得更加敏感。
2. 促进(Promotion):失控生长的开始
单个基因突变通常不足以引发癌症。在“促进”阶段,经过启动的细胞在促进剂(如激素、慢性刺激、酒精等)的反复作用下开始异常增殖,形成良性肿瘤或癌前病变。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
3. 进展(Progression):恶变与转移
在持续的刺激下,细胞积累更多的基因突变。关键的原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如p53)失活。最终,细胞获得无限增殖、抵抗凋亡、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的能力,完成从良性到恶性肿瘤的转变。
免疫系统的角色:人体免疫系统如同“卫士”,能够识别并清除这些异常细胞。但当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如患有艾滋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癌细胞通过特定机制“伪装”自己时,它们就能逃避免疫监视,最终形成临床可见的癌症。
女性守护健康,需对高发癌症保持警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重视情绪管理,并将定期专项体检作为一生的健康承诺。了解致癌机理,更能帮助我们远离致癌因素,主动预防,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北京四惠西区医院特聘专家
科室:肿瘤科
出诊时间:周一、五、六全天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肿瘤会诊中心专家,中国中医内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陈可冀院士,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近40年,在运用药用真菌治疗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先后在中国、中国香港、日本及俄罗斯的医学杂志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主编著作5部:《肿瘤病人康复手册》《糖尿病防治指南》《溃疡病防治指南》《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药用真菌治肿瘤》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参编著作1部:《老年医学在中国》。
肺结节、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胆囊癌、脑肿瘤、淋巴癌、胰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子宫肌瘤、宫颈癌等各类肿瘤疾病。
本文旨在大众健康知识普及,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如有不适请尽早就医
医院电话:010-88849999
预约成功后,请耐心等待挂号中心电话,确认预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