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88849999
慢性便秘是相对于急性便秘而言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症状。急性便秘通常指短暂出现(如3天内)的排便困难,往往与饮食、饮水或生活习惯的短暂改变有关,相对容易纠正。而慢性便秘则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症状持续,且排除了肠道器质性疾病(如肿瘤、梗阻等)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如低钾血症导致的肠麻痹)引起的便秘。
医生通常依据国际通用的罗马III诊断标准来进行诊断,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病程要求: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
近期症状活跃:在最近的3个月里,排便情况必须频繁符合以下至少两项:
排便费力:超过1/4(25%)的排便过程感到困难。
粪便干硬:超过1/4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参考Bristol粪便分型中的1-2型)。
排便不尽感:超过1/4的排便后总觉得没排干净。
肛门直肠梗阻/堵塞感:超过1/4的排便时感觉有东西堵在肛门,排不出来。
需要手法辅助:超过1/4的排便需要用手按压腹部或用手指协助才能排出粪便。
排便频率低:每周自发排便(未使用通便药的情况下)少于3次。
关键前提:必须排除肠易激综合征(IBS)。如果便秘伴随明显的腹痛、腹胀,且排便后腹痛缓解,则可能更倾向于诊断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
慢性便秘根据其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慢传输型便秘(STC)
核心问题:结肠蠕动速度减慢,粪便在结肠中传输时间过长,导致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变得又干又硬。
主要症状:排便次数显著减少(每周少于1次)、缺乏便意、腹胀。
出口梗阻型便秘(OOC)
核心问题:粪便在直肠肛门口排出困难,并非结肠动力问题。多与盆底肌功能协调障碍有关,如排便时盆底肌不仅不放松反而矛盾性收缩(肛痉挛),或直肠感觉功能减退等。
主要症状:排便费力、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需要手法辅助排便。
混合型便秘(MC)
核心问题:同时存在结肠传输减慢和肛门直肠排出障碍两种问题。
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兼有以上两种类型的症状。
诊断功能性慢性便秘的一个绝对前提是必须通过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例如:
结肠癌或直肠癌:肿瘤阻塞肠腔会导致便秘,但这不属于慢性便秘的范畴。
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
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或药物副作用引起的便秘。
因此,医生在诊断前往往会建议进行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或必要的生化检查,以明确病因。
医院电话:010-88849999
预约成功后,请耐心等待挂号中心电话,确认预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