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010-8884999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它是指患者存在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症状,如疼痛、饱胀、早饱等,但经过胃镜、肠镜等一系列临床检查,却找不到明确的器质性疾病(如溃疡、肿瘤、糜烂、炎症等)来解释这些症状。
简单来说,就是患者确实感到不舒服,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这是一种功能性的紊乱,就好比一台电脑的硬件没问题,但软件运行起来总是卡顿。
症状主要集中在上腹部(心口窝到肚脐之间),常见包括:
餐后饱胀不适:吃完饭后肚子胀得厉害,感觉食物久久不消化。
早饱:刚吃几口就感觉饱了,食欲消失,无法吃完正常的一餐。
上腹痛:上腹部有疼痛感或烧灼感。
上腹部胀气:感觉胃里有气,肚子发胀。
嗳气(打嗝)、恶心、食欲不振:时常打嗝,有时会感到恶心,甚至呕吐。
根据诊断标准,这些症状的病程通常较长,在过去6个月内出现症状,且最近3个月症状活动频繁。
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机制包括:
胃肠动力障碍:胃的排空速度减慢(胃轻瘫),或者胃和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功能变差,导致食物滞留时间过长。
内脏高敏感性:患者的胃肠道神经对刺激(如食物、胃酸、扩张)的感知过于敏感。正常人感觉不到的轻微膨胀,FD患者会感到明显的胀痛或不适。
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和情绪压力是重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大脑与肠道通过“脑-肠轴”紧密相连,情绪问题会直接影响胃肠功能。
幽门螺杆菌(Hp)感染:部分患者在根除该细菌后,症状能得到改善。
饮食与生活方式:不规律饮食、吃得过快过饱、高脂肪及辛辣刺激食物、吸烟、酗酒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个 “排除性诊断” 的过程。医生通常会遵循以下步骤:
详细问诊:了解症状特点、持续时间和生活习惯。
必要的检查:胃镜检查是重中之重,目的是为了排除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器质性疾病。根据情况,可能还会进行腹部超声、血液检查等。
符合诊断标准:当所有检查均未发现能解释症状的结构性病变,且患者的症状符合罗马IV等国际诊断标准时,才能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目标在于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非“根治”。通常采用综合性的个体化策略:
生活方式与饮食调整(基石)
饮食: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暴饮暴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多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及咖啡、浓茶、碳酸饮料。
习惯:细嚼慢咽,饭后散散步,不要立即躺下。
心态与作息:保持乐观情绪,学会管理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缓解焦虑。
尚占民 主任医师
医院电话:010-88849999
预约成功后,请耐心等待挂号中心电话,确认预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