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全国名医 为人民服务

咨询热线:

010-88849999

尚占民 主任医师: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来源:北京四惠西区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2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咽喉、气道甚至肺部,引发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的症候群。根据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可分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生理性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和巴瑞特食管三种类型。其核心发病机制为胃食管动力障碍,表现为食管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及贲门关闭不全。该病症状多样,涉及消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目前尚无理想治疗药物,易反复发作。
一、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高发且逐年上升
  • 国际数据:北欧地区烧心症状发生率达 38%,意大利为 9%;美国 44% 的成年人每月至少出现一次烧心症状。
  • 国内数据:我国患病率约 10%,超 1.6 亿人受反流症状困扰(相当于每 8 人中就有 1 人患病)。
  • 上升趋势:生活节奏加快、人口老龄化、饮食习惯西化等因素,推动发病率持续攀升。
二、胃食管反流病病因:核心为贲门关闭不全
胃食管反流病的核心诱因是贲门关闭不全,具体可分为以下 5 类:
  1. 食管贲门疾病:食管裂孔疝、贲门切除术后、贲门失迟缓手术后,会导致食管下端解剖结构异常,使贲门无法完全关闭,进而引发反流。
  2. 胃食管动力障碍:包括一过性食管括约肌松弛、无效食管运动,以及胃排空延迟(胃潴留),是引起反流的主要原因。
  3. 腹腔内压力增高:怀孕、肥胖、大量腹水、剧烈呕吐,或长期慢性咳嗽、慢性便秘,会导致胃内压力升高,诱发反流。
  4. 饮食因素:高脂肪食物、巧克力等,会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同时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削弱抗反流能力。
  5. 精神因素:处于恐惧、焦虑、抑郁、绝望等情绪时,会出现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诱发反流。
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跨科室,表现多样
该病症状涉及多个系统,需警惕典型症状与伴随症状的关联:
(一)典型症状
  • 烧心:多在饭后 1-2 小时出现,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
  • 反酸:酸水从胸骨后向上涌,可到达咽喉、口腔甚至鼻腔,反流至咽喉部时可能引发呛咳。
  • 胸痛:呈烧灼样、针刺样或钝痛,发作与进食不当、体位改变相关,服用抑酸药后可逐渐缓解。
(二)伴随症状
  • 食管相关:反流物引发食管炎时,会出现吞咽疼痛。
  • 咽喉相关:反流物到达咽喉部,可导致慢性喉炎或咽炎,表现为咽痛咽痒、声音嘶哑,以及咽部异物感、棉团感或堵塞感。
  • 气道相关:反流物进入气管,会引起咳嗽、哮喘、憋气,严重时可诱发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
四、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结合症状与专业检查
确诊需遵循 “初步判断 + 进一步检查” 的流程,避免漏诊或误诊:
 
  1. 初步判断:依据烧心、反酸等典型症状,先做出初步怀疑。
  2. 进一步检查:
    • 质子泵抑制剂试验:短期使用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若症状明显缓解,则支持胃食管反流病诊断。
    • 胃镜检查:可评估食管黏膜损伤程度,明确是否存在反流性食管炎或巴瑞特食管,但需注意:无食管损伤≠排除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 金标准组合:食管测压(评估食管下段括约肌及食管体部动力)+ 食管 pH 监测(明确症状与反流的相关性),是确诊的核心检查。
五、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控制症状,减少复发
治疗以 “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 为目标,分为三类手段:
 
治疗类型
具体措施
说明
一般治疗
戒烟限酒;避免浓茶、咖啡、辛辣油腻及高脂食物;拒绝暴饮暴食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从源头减少反流诱因,是基础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主要手段)
1. 抑酸药:H₂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2. 黏膜保护药:替普瑞酮、果胶铋、康复新液
3. 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伊托必利
抑酸药可降低胃内容物酸度,黏膜保护药辅助修复黏膜,促动力药改善胃排空;但药物多为 “控制症状”,停药易复发
手术治疗
适用于顽固性反流,常用术式: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抗反流黏膜切除术、射频消融术、胃底折叠术
针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以期通过手术改善贲门功能,减少反流
六、预防胃食管反流病:六大措施,提前规避
  1. 饮食管理:少食多餐,每餐吃八分饱;晚餐不宜过饱,餐后避免立刻平卧。
  2.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腹腔压力,促进胃液反流,减轻体重可明显降低反流风险。
  3. 适当运动:规律运动(如快走、慢跑)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同时锻炼腹肌,提升胃部肌肉紧张力。
  4. 注意体位:避免屈曲、弯腰、头低位、仰卧等姿势;若经常夜间反流,可将床头抬高至少 15cm,且左侧卧位更利于减少反流。
  5. 防治便秘:便秘时排便费力会升高腹腔压力,诱发反流,需通过多喝水、多吃膳食纤维等方式改善排便。
  6. 调节情绪: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会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导致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需通过冥想、倾诉等方式缓解负面情绪。
 
尚占民 主任医师
 
  • 任职:北京四惠西区医院特聘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 擅长领域:胃肠动力障碍及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 / 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糖尿病胃轻瘫等)、胰腺疾病诊疗;熟练运用消化内镜、高分辨率食管测压、24 小时食管 pH -阻抗测定等技术。
  •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


本文旨在大众健康知识普及,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如有不适请尽早就医

推荐专家

尚占民

尚占民

擅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医学博士;198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现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医学系,19......

查看更多
×

在线预约

医院电话:010-88849999

预约成功后,请耐心等待挂号中心电话,确认预约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