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由窦房结指挥,它发出的电信号按规律传导至心脏各部位,让心脏有序地收缩和舒张。而窦性心律不齐,简单来说就是窦房结发出的冲动不规则,使心跳节律失去了正常的规律性。
那么,哪些原因会导致这种情况呢?
一、生理性因素:生活中的 “小波动”
生活中很多常见情况会引发窦性心律不齐,比如剧烈运动时,身体需氧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情绪大幅波动,如过度紧张、兴奋或悲伤,会影响内分泌;长期饮酒、喝浓茶等,也可能通过刺激神经系统或改变身体状态,干扰心脏节律。这些因素引起的心律不齐通常是暂时的,去除诱因后多能恢复正常。
二、病理性因素:疾病发出的 “信号”
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窦性心律不齐。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会使身体代谢加快,影响心脏功能;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更努力工作以代偿,从而改变节律;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本身的疾病,会直接影响心脏的供血、代谢或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不齐。这类由疾病引发的心律不齐,往往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三、药物影响:用药后的 “副作用”
某些药物也可能干扰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引发窦性心律不齐。比如阿托品,它能兴奋心脏,改变心率;吗啡等药物则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控。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密切关注心脏变化,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
了解窦性心律不齐的这些原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如果发现心律不齐频繁出现或伴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后再进行针对性处理,减少其对生活的影响。
汪晓芳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医师
北京四惠西区医院特聘专家
科室:中医心血管科
出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运用生物医学模式与社会心理模式相结合的方法防治心血管疾病。
本文旨在大众健康知识普及,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如有不适请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