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全国名医 为人民服务

咨询热线:

010-88849999

【弟子有话说】:“明古方,学今用”,巧用对药,破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困局

来源:北京四惠西区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5
弟子有话说 · 第一期

为大家带来的是:史大卓教授学术传承人关羡彪主任的跟师心得。

史大卓教授(右)与弟子关羡彪(左)

合影橘井泉香,杏林春暖

史大卓教授提出的“益气活血化瘀利水”综合治法,不仅是对古方的精妙化裁,更是将中医“气、血、水”理论运,用于现代复杂心血管疾病的创新典范。

史大卓教授(左三)与跟诊弟子同框合影
 
传道授业:史大卓教授的学术思想与理论创新

史大卓教授提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核心病机在于“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水停为变”,三者交织,恶性循环。面对这一难题,恩师未拘泥于古方,而是勇于创新。

1理论融汇创新
深刻阐释“气血水同病”的动态演变,提出“瘀久化毒”、“脉道虽通,气阳未复”等精辟见解,架起了传统理论与现代病理的桥梁。

2治法层次分明
创立“益气为要,活血为用,利水为佐,化瘀解毒防变”的系统治法。善用黄芪大补元气、莪术破血消癥、黄连,黄芩抗血管内皮炎症,葶苈子泻肺利水、风药(如白蒺藜,天麻,地龙)通络止痛,可谓是用药胆大心细,配伍精妙绝伦,剂量把握独具匠心(如黄芪30-60g益气利水,莪术20-30g破瘀消癥)。

3临床疗效显著
其治法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降低NT-proBNP等指标,无数重症心衰患者在他的方药下重获生机。

史大卓教授诊病时旁征博引,对病机深入浅出的剖析,对用药配伍的精微点拨,尤其注重培养弟子的中医思维和临床实战能力,强调“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有悟性”要多读书,多背书。
史大卓教授现场带教跟诊留影

薪火相传:关羡彪主任的承继、探索与发扬

1深研精髓,笃行不辍

对史老的“益气活血利水化瘀”理论理解深刻,运用纯熟。精准把握“气虚、血瘀、水停”病机在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表现,灵活运用史老创立的药对(如参芪相须、莪芪相配、葶芪,莪黄,瓜薤,甘远,甘石等诸多药对相伍)和分层用药策略(养血活血、行气活血、破血散结、虫类通络),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正如这样一句话“师父的方子不是死的模板,而是活的灵魂,核心在于把握,气行则血行,血於则水化的枢机。”

2系统梳理,理论升华

本人投入大量精力,对史老的学术经验进行系统整理、挖掘和研究。参与主持了多项围绕“益气活血利水化瘀法”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其作用机制(如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心室重构等),目前正在搜集大量临床资料,为这一特色治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努力将史老零散的、经验性的宝贵知识,转化为更系统化、可传承的理论体系。

3守正创新,拓展应用

在牢牢把握史老学术核心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疾病谱变化和自身临床观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病证结合深化:进一步探索该治法在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复杂共病的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要点。

方药优化探索:在史老经验方基础上,结合地域特点、患者体质,进行方药的微调和优化,探索更精准的个体化方案。例如,针对“水停”证,他可能更强调“三焦分消”的策略,在肺、脾、肾不同层面选药配伍。

防治关口前移:思考如何将益气活血的理念应用于心血管事件链的更早期(如动脉粥样硬化、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体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4倾囊相授,传播师学作为学术传承人,我定会像恩师教导自己一样,无私地将史老的学术思想和自己的心得体会传授给更年轻的学生和同道。

师生同心:岐黄路上的接力与守望
史大卓教授现场带教跟诊留影
 
我深切地表示:“能成为史大卓老师的学术传承人,是我莫大的荣幸。师父不仅传授了我治病救人的本领,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真正的医者——“心怀仁爱,精研医术,勇于担当”。我将以恩师为榜样,为守护心血管患者的健康,为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患者赠旗留念-史大卓教授及弟子与患者合影
以上是近期跟师学习的片段总结,未来,我将继续追随师长脚步,在临床实践中深耕细作,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友情链接: 北京四惠中医医院(总院) 北京四惠南区中医 四惠医疗互联网医院 健康科普
×

在线预约

医院电话:010-88849999

预约成功后,请耐心等待挂号中心电话,确认预约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