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偶尔感到心口窝(剑突下正中凹陷处,靠近胃与心脏交界处)疼痛。这种看似常见的不适,可能暗藏着多种健康隐患,背后或许是某些疾病发出的预警信号。
一、心肌炎:心肌炎症的 “警示灯”
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炎症性疾病,诱因多样,包括病毒感染(最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胸部放射性治疗等物理因素,以及某些化学因素。当心肌细胞因炎症受损时,就可能引发心口窝区域的疼痛。除了疼痛,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心脏功能。
二、心脏神经官能症:心理因素引发的 “心脏不适”
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导致心脏神经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心口窝疼痛。这种疼痛往往伴随一系列 “身心症状”,比如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还可能出现失眠多梦、情绪低落等表现。虽然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变,但频繁发作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心肌缺血:冠状动脉 “堵车” 的信号
心肌缺血多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时,心肌因缺氧会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末梢,引发心口窝区域疼痛。同时,患者常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可能加重。若长期缺血,还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心口窝疼可能是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无论是心肌炎、心脏神经官能症还是心肌缺血,都需要引起重视。如果频繁出现心口窝疼痛,或伴有上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再对症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汪晓芳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医师
北京四惠西区医院特聘专家
科室:中医心血管科
出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运用生物医学模式与社会心理模式相结合的方法防治心血管疾病。
本文旨在大众健康知识普及,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如有不适请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