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腹泻)时,很多人想通过食疗缓解症状,马齿苋作为常见的野菜和中药,常被问及 “能不能吃”。其实,拉肚子时吃马齿苋并非绝对可行,而是要根据腹泻的原因、个人体质来判断,盲目食用可能加重不适。
一、先了解:马齿苋是 “止泻帮手” 还是 “麻烦制造者”?
马齿苋既是食材也是药材,性寒、味酸,归肝、大肠经,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在传统医学中常用于治疗 “热毒血痢”(类似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现代研究也发现,它的生物碱和黄酮类物质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肠道有害菌,同时含有的鞣酸等成分能收敛肠道、减少蠕动,让粪便停留时间延长,缓解大便溏稀。
但正因其 “寒性” 和 “收敛性”,它的作用具有明显针对性,并非所有腹泻都适用。
二、这两种情况,马齿苋可能帮上忙
1. 细菌感染引发的肠炎、痢疾
如果拉肚子是因细菌感染(如吃了不洁食物导致的肠炎、痢疾),表现为腹痛、腹泻伴黏液脓血便、发热,马齿苋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帮上忙。它能抑制肠道内的致病菌,减轻肠道炎症,同时收敛作用可减少排便次数,缓解症状。此时可少量凉拌或煮水喝(每次 50-100 克),作为辅助调理手段。
2. 功能性腹泻(排除器质性问题)
若拉肚子是因胃肠功能紊乱(如受凉后肠道敏感、情绪紧张引发),无感染迹象,仅表现为大便稀溏、次数增多,马齿苋的收敛作用能减少肠道蠕动,让大便变稠,起到一定止泻效果。但需注意,此时只能少量吃,且避免生吃(生吃寒性更强),最好焯水后烹饪。
三、这两类人吃马齿苋,可能越吃越拉
1. 脾胃虚寒型腹泻
这类人拉肚子多因脾胃阳气不足,表现为大便清稀、像水一样,肚子怕凉(热敷后舒服),还可能伴四肢发冷、食欲不振。马齿苋性寒,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就像 “雪上加霜”,加重腹痛、腹泻症状,这类人千万别碰。
2. 严重腹泻或脱水时
如果拉肚子次数多(一天超过 5 次),伴有口干、尿少、头晕等脱水症状,或因病毒感染、肠道器质性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引发,马齿苋的作用微乎其微。此时需及时补水和电解质,依赖它可能延误治疗,甚至因腹泻加重导致病情恶化。
四、注意:这 2 点吃前必须知道
别过量,别生吃:马齿苋性寒,即使适合吃,每次也别超过 100 克,且最好焯水后炒或煮(减少寒性),避免生吃(尤其是胃肠敏感者)。
过敏要警惕:少数人对马齿苋过敏,吃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腹痛加剧,一旦出现需立即停用并就医。
五、拉肚子时,这 3 种食物更安全
若不适合吃马齿苋,可试试这些更温和的食疗方:
山药:性温,含黏蛋白和淀粉酶,能健脾益胃、保护肠黏膜。煮成山药粥,适合脾胃虚弱导致的拉肚子,既能补充能量,又能缓解腹泻。
胡萝卜:富含果胶,能吸附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把胡萝卜煮成汤(不去皮更好),喝汤吃渣,有助于减少肠道刺激,适合各类腹泻辅助调理。
蒸熟的苹果:苹果蒸熟后,鞣酸和果胶含量增加,鞣酸能收敛肠道,果胶可吸收多余水分,让大便变稠。每天吃 1 个,简单又有效,尤其适合儿童和老人。
总结:拉肚子吃马齿苋,“辨证” 是关键
马齿苋能辅助缓解细菌感染或功能性腹泻,但对脾胃虚寒型腹泻 “有害无利”。拉肚子时,先观察自己的症状:大便是否清稀、是否怕凉、有无脱水,再决定是否吃。若症状严重(如脱水、高热、便血),别依赖食疗,及时就医才是正道。
记住:食疗的核心是 “适合自己”,对症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吴煜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肿瘤科主任
北京四惠西区医院特聘专家
科室:肿瘤科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
【擅长】中医药治疗胃癌、肺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食道癌、甲状腺癌等各种恶性肿瘤,以及胃肠息肉、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癌前病变;放化疗的中药调理、癌症中医康复及癌痛治疗。......
本文旨在大众健康知识普及,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如有不适请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