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全国名医 为人民服务

咨询热线:

010-88849999

膜性肾病是什么?

来源:北京四惠西区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0

膜性肾病,又称膜性肾小球肾炎,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它是一种需要通过肾穿刺活检来明确诊断的肾小球疾病。

一、 疾病定义与病理分型中的位置

肾病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多种具有不同病理特征的疾病组成的集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病理类型包括:

  1. 微小病变型肾病

  2.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中包括最常见的IgA肾病)

  3. 膜性肾病

  4.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5.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膜性肾病是这其中独立且重要的一种类型。其核心的病理特征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上皮细胞下,可见免疫复合物弥漫性沉积,同时伴有肾小球基底膜的弥漫性增厚。

二、 临床表现

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严重的肾病综合征均可出现。

  • 蛋白尿:这是膜性肾病最核心、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约80%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水平的蛋白尿(>3.5g/24h)。大量的蛋白尿会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水肿、高脂血症等。

  • 血尿:约30%-50%的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通常为无症状性。肉眼血尿较为罕见。

  • 高血压与肾功能损害:在疾病早期,血压和肾功能可能正常。但随着病程的迁延,部分患者会逐渐出现高血压。若蛋白尿持续得不到控制,肾脏功能会开始出现异常,血清肌酐逐渐升高,最终有一部分患者会缓慢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尿毒症)。

三、 自然病程与预后:著名的“三个三分之一”法则

膜性肾病的自然病程相对漫长,但其预后呈现出典型的“三个三分之一”分布,这是理解该疾病管理和治疗决策的关键。

  1. 自发缓解组(约1/3):这部分患者预后最佳。在没有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情况下,其蛋白尿可在发病后的3-5年内自发完全缓解或显著减少,疾病达到临床治愈,肾功能长期保持稳定。

  2. 持续蛋白尿但肾功能稳定组(约1/3):这部分患者处于一种“僵持”状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波动性的蛋白尿,疾病无法完全治愈。然而,在长时间的随访中,他们的肾功能下降速度非常缓慢,能够长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不会进展至尿毒症。

  3. 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组(约1/3):这是预后最差的一组。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的大量蛋白尿,且肾功能进行性恶化,通常在5-10年或更长时间内,会逐渐发展至肾衰竭(尿毒症),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或肾移植)。

四、 总结与治疗导向

理解膜性肾病的这一自然病程,对于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治疗的目标在于:

  • 通过支持治疗(如ACEI/ARB类药物降压、降蛋白),为患者创造自发缓解的机会。

  • 准确识别出那些属于高危进展类型的患者(如持续大量蛋白尿、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并及时给予免疫抑制治疗,以扭转病情,争取将其从“进展组”转向“稳定组”甚至“缓解组”。

因此,膜性肾病是一种具有独特病理改变和明确预后分层的慢性肾脏疾病。早期诊断、风险分层评估以及个体化的治疗与管理,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核心所在



 

余仁欢主任医师

科室:中医内科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肾病科主任
北京四惠西区医院特聘专家

擅长诊疗:运用中医药诊治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IgA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以及腰痛、水肿、血尿、性功能障碍等疾病。



 

本文旨在大众健康知识普及,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如有不适请尽早就医。

推荐专家

余仁欢

余仁欢

擅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

查看更多
×

在线预约

医院电话:010-88849999

预约成功后,请耐心等待挂号中心电话,确认预约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