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肚作为常见的食材,在中医里被认为有健脾益胃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者补充营养。但它并非 “万能补品”,对于某些病症患者来说,食用牛肚可能加重病情。以下 5 类人群,需对牛肚 “敬而远之”。
一、湿热蕴结型胃炎:助长湿热,加重胃灼痛
牛肚性温、味甘,且质地滋腻,适合虚寒体质者温补脾胃。但对于湿热蕴结型胃炎患者,情况则完全不同 —— 这类患者体内 “湿热交蒸”,常表现为胃脘灼痛、口苦口臭、大便黏滞、舌苔黄腻。
此时食用牛肚,其温性会助长体内湿热之邪,滋腻的质地会加重胃肠负担,阻碍脾胃气机运行,导致胃痛加剧、口臭更明显,延缓康复进程。中医认为 “湿热宜清不宜补”,牛肚的温补特性与这类病症的调理原则相悖。
二、高脂血症:升高血脂,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牛肚的脂肪含量不低,且富含胆固醇。对于高脂血症患者而言,本身就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偏高。
若食用牛肚,会进一步加重脂质代谢负担,导致血脂水平飙升,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甚至可能诱发冠心病、脑梗塞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控制高脂血症的核心是 “低脂低胆固醇饮食”,牛肚显然不符合这一要求。
三、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刺激胆囊收缩,引发胆绞痛
牛肚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而这些成分的消化需要大量胆汁参与。在胆囊炎急性发作期,胆囊因炎症肿胀,收缩功能受限,胆汁排泄不畅。
此时吃牛肚,会刺激胆囊剧烈收缩,试图分泌更多胆汁来消化脂肪和蛋白质,这无疑会引发剧烈的胆绞痛,加重胆囊的炎症反应,让病情雪上加霜,严重时可能需要紧急就医。
四、痛风急性发作期:升高尿酸,加剧关节肿痛
牛肚属于中高嘌呤食物(每 100 克约含 100-150 毫克嘌呤),嘌呤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尿酸。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本就因尿酸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若此时食用牛肚,会使血尿酸浓度进一步升高,更多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加剧疼痛症状,延长发作时间,甚至可能导致关节损伤加重。
五、顽固性便秘:加重消化负担,耗伤肠道津液
牛肚质地坚韧,不易消化,且偏温燥。顽固性便秘患者多存在胃肠动力不足、肠道津液亏虚的问题,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食用牛肚后,不仅会加重胃肠的消化负担,其温燥之性还会耗伤本就不足的肠道津液,导致大便更加干硬难下,让便秘症状恶化,形成 “越吃越堵” 的恶性循环。
总结:饮食调养,“适合” 比 “营养” 更重要
中医饮食调养的核心是 “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牛肚虽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但其性温、滋腻、高脂、高嘌呤的特性,决定了它并非人人适合。
上述五类人群需严格避开牛肚,日常饮食应在中医师指导下,结合自身病情与体质选择食材。同时,配合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和情绪调节,才能更好地促进康复,维护身体健康。记住:再好的食材,只有适合自己,才能发挥其价值。
吴煜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肿瘤科主任
北京四惠西区医院特聘专家
科室:肿瘤科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
【擅长】中医药治疗胃癌、肺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食道癌、甲状腺癌等各种恶性肿瘤,以及胃肠息肉、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癌前病变;放化疗的中药调理、癌症中医康复及癌痛治疗。......
本文旨在大众健康知识普及,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如有不适请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