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不同类型的临床特点也存在差异。
多数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绞痛症状,发作时多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迫感、闷胀感或憋闷感,部分患者的疼痛会向双侧肩部、背部、颈部、咽喉部放射,通常在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当患者处于劳累或精神紧张状态时,也可能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闷痛,而在体力活动时则容易出现胸闷。
冠心病可分为五型,各型症状如下:
心绞痛型:典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常伴随明显焦虑,持续3到5分钟,疼痛多向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放射,也可能放射至右臂,有时甚至仅表现为这些部位疼痛而胸骨后区无明显不适。在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的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绞痛在老年人中可能表现不典型,如出现气紧、晕厥、虚弱、嗳气等。根据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指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以及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则是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是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一旦发现需立即到医院就诊。
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疼痛可沿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也有部分病人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同样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时间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还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同时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等症状,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隐性冠心病):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是在发生心脏性猝死,或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还有部分病人是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与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
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另外,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猝死型: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张久亮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主任医师
北京四惠西区医院特聘专家
科室:中医心血管科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下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面神经炎等其他内科杂症
本文旨在大众健康知识普及,切勿作为个体诊疗根据,如有不适请尽早就医